0

陈静瑜提高肺移植患者生存率 让更多生命在阳光下延续(推荐一篇)

浏览

5353

文章

1

篇1:陈静瑜:提高肺移植患者生存率 让更多生命在阳光下延续

全文共 1892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消除国际心肺移植界对中国的偏见,参与的中国团队主动与他们沟通,让他们了解中国的爱心器官捐献和移植体系。同时,应加强国际交流,更好地开展合作研究,提高我国肺移植患者生存率。”最近,在美国参加国际心肺移植年会的陈静瑜在他的朋友圈子里写道。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这位专攻心肺疾病的中国专家仍在1万米高空救人。

陈静瑜是全国人大代表和肺移植专家。他不仅能治愈生命,还能为人民要求“生命”。近年来,在NPC和CPPCC会议期间,他的一举一动总是会炸毁互联网。他将在白天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晚上返回医院。如果一个合适的肺源能在会议期间被送到北京,他也会在会议之间安排手术来挽救生命。在、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偶然报道了陈主席,他也敞开了心扉,像他的微博一样,向我们讲述了许多作为肺移植领域专家的“肺腑之言”。

在陈静瑜的行动中

半个月内在NPC和CPPCC之间进行了六次肺移植

2019年3月14日晚,陈静瑜代表在出席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后,赶到官邸外的中日友好医院,为一名50多岁的患者进行了长达4个多小时的双肺移植手术。这也是他在2019年两会期间的第六次肺移植手术。第二天,他将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闭幕会议。

“移植医生不同于其他医生。进行移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在手术室外,陈院长深深地叹了口气,“对我们来说,做好手术,让新的生活继续下去。怀着对生命的敬意做手术。”

切除两个患病的肺和六个吻合口不到三个小时,这为他的手术创造了新的记录。

"手术后我最想做的是喝水!"困难的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但陈院长说这很常见,“麻醉,助手...每个人都配合得很好,安静地、不慌不忙地、毫无浪费地完成了任务。”

“这是我们医生的常规手术,”陈院长说。“移植外科医生是最难的工作,因为我们没有时间概念来移植。只要我们有心脏捐献的器官,我们就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这项手术。”

2019年2月28日,陈静瑜和他的团队花了4.5个小时成功完成了一名6岁儿童患者的肺移植手术,这也是他为儿童实施的第一次肺移植手术。

2019年3月11日,NPC的休会期间,陈静瑜和他的团队花了3个小时同时为一名49岁和一名71岁的患者进行单肺移植。

……

中国第一次肺移植是如何炼成的?

在为一名患有肺动脉高压的女性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双肺移植手术后,陈静瑜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长文,表达了他面对手术的“沉重的心痛”感觉,并表示“希望这将是最后一例,不会再有了”。

“手术成功了,病人活了下来。当然,我仍然非常自豪。由于目前在中国的手术,英国广播公司后来还报道说,我们在中国的器官捐赠——肺移植——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陈静瑜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说。

成功没有捷径,它通常来自坚实的力量和技能,但也来自脚踏实地和循序渐进。“第一次肺移植需要6个小时才能造出一个肺,而第一次你必须慢慢摸索。”

2001年,陈静瑜去多伦多总医院研究肺移植。回国后,他重启了在中国停滞多年的肺移植项目。在过去的十年里,陈静瑜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800多例肺移植手术,在过去的三年里手术数量一直保持在100例以上。结果,无锡肺移植中心成为世界三大肺移植中心之一,与之合作的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中心也进入了世界八大肺移植中心。

陈静瑜参加全国两会

让人民“生活”反映民意,认真履行职责

在今年的NPC和CPPCC会议上,他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六项提案,包括立法放宽尘肺病诊断和脑死亡立法。

“器官移植和捐赠的另一个瓶颈是医疗保险。器官移植几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肺移植需要60,000到700,000。许多病人在接受移植手术后因病致贫,”陈院长恳切地说。“这是一个在民生领域有待推进的项目。”

希望器官捐赠能得到推广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我们的器官捐献并推广它."陈院长说,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方法。中国的肺病发病率很高。每年至少有成千上万的呼吸衰竭患者需要肺移植,但肺移植并不像肝肾移植那样广为人知。普及肺移植知识也是陈院长一直努力的方向。

“我们的器官移植医生现在是一个非常阳光的事业,”陈院长说,“因为我们确实用脑死亡和爱心捐赠的肺拯救了这个病人。一旦你知道了用爱捐赠的肺的来源,每个人都在尽最大努力。”

5G带来根本性变化

“在5G时代,手术室里的情况可以直接传递给对方。”在谈到5G技术在外科的应用时,陈院长充满期待。“在对方的肺部提取过程中,视频可以通过眼镜上的摄像头直接传输给我,速度更快,就像我在现场一样。”

“即使我在车里,我也可以拿起手机咨询,戴上终端来指导操作。”

"因此,5G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也期待着它的到来!"

(记者:张克建设刘良康延龙,视频:杨小苗)

展开阅读全文